多做家事,活化大腦 培養生活力
孩子在3~4歲之前並不會區分什麼是家事、什麼是遊戲,每件事情都覺得新鮮有趣,利用孩子這個時候愛幫忙的特性,順水推舟,讓孩子成為你的小幫手。以下是幾個讓孩子參與家事的訣竅:
1. 爸媽對於家事的態度很重要
爸媽對家事的態度,無形中卻會影響孩子對家事的看法。比如說,如果媽媽每次做家事時都抱怨連連,孩子就會覺得做家事是件苦差事。如果夫妻在家務分工上老是彼此推託,孩子對家事就會有「能免則免」的印象。爸媽若把家事當作一項對孩子懲罰,讓孩子把家事跟負面情緒做聯結。
因此從爸媽開始,就要認知到,家事是一件能讓生活維持好品質、且能透過自己的服務帶給自己和別人幸福的事。另外,很多爸媽認為,家事長大後需要時再學也無 妨,其實不然。陳姣伶老師表示,家事並不會影響到孩子在課業方面的學習,因為念書和家事培養的是不同的能力,對個體的成長來說,兩者同等重要,應該要等量 齊觀看待。等長大再學,孩子不但會抱怨「為什麼小時候不用做,長大就得做?」也可能因為毫無頭緒而一籌莫展,生活搞的一團亂。
2. 孩子想要幫忙時,不要嫌麻煩
有 些爸媽覺得讓孩子幫忙既麻煩又浪費時間,不如自己做反而又快又好。加上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快,一切都以效率做導向,爸媽有時會忘記,孩子本來就是一個慢活的 個體,有自己的步調和節奏,並不像大人那樣「使命必達」。若嫌棄孩子「做的不夠好」、「愈幫愈忙」,或不斷催促孩子「快!快!快!」,就會讓孩子感到緊張 又挫折,覺得家事一點不好玩,下次就不會想參與。因此,爸媽千萬不要從自己的角度考量,錯過孩子的學習機會。
3. 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
陳 姣伶老師建議,為了讓做家事的過程是愉悅的、享受的,有些家事可以以遊戲的方法進行。比如說,孩子都喜歡玩水,夏天的時候,爸媽就可以讓孩子幫忙清洗浴 室,這時候可以孩子脫光衣服,自己準備一套工具,另外再幫孩子準備一套工具,爸媽可以和孩子比賽哪一面牆刷得比較乾淨,或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可以把幾片磁磚 刷得亮晶晶。當孩子投入的時候,可以適時教導他正確的步驟和工具的使用方法。
4. 和孩子一起做家事
給 孩子一個觀念:家事是全家人共同要做的事。為了更多陪伴孩子而選擇成為自由作家的洪震宇表示,孩子的生活作息是跟著大人的,他們會看著大人怎麼做而跟著 做;讓孩子參與大人所做的事,做家事就不會事件難事。陳姣伶也認為,學齡前階段最重要的是讓孩子一起參與,爸媽可以邊和孩子互動聊天、邊分散做家事的勞累 感,讓孩子不會感到無聊。與其把陪孩子的時間只界定在共讀共玩上,不如將親子互動時間和家事融在一起,既創造親子互動的機會,若能營造出沒做的話可能就會 錯過些什麼的情境,還能在過程中不著痕跡地分享各種做家事的心得與訣竅喔。
5. 讓大人學會「忍住」不做
人 生愈重要的價值、習慣和能力,愈不容易培養。做家事也是這樣。因此,在孩子學做家事的過程中,爸媽除了維持孩子做下去的動力外,也要隨時從旁提醒,直到孩 子建立好的習慣為止。陳安儀常告訴孩子,家事是一定要做的事,不是一種選擇,「這是我們的家,我們都必須有所付出。」孩子沒做到時也會說,「我如果幫你 做,你下次還是會忘記。」儘管不斷提醒的過程很辛苦,但是爸媽的堅持力一定要比孩子強,要學習「忍住」不做。
6. 學會讚美孩子
分 派給孩子足以勝任的工作之後,要學會真心地讚美孩子,「如果沒有你的幫忙,我一個人做不完!你真的好重要喔!」孩子很在意自己對事情的貢獻度,而大人的 「說法」會讓孩子肯定自己的重要性,並獲得做完一件事情的成就感。一個說法扮演了關鍵的角色,能讓孩子調整對自己參與家務的看法。
本篇文章出自八月號學前教育雜誌
|
留言列表